作者归档:Betty

爱,很简单;爱,很难——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个让我很喜欢的片子,然而并不以为这是一部“神剧”。

不知道这个影片为什么翻译这个名字,虽然不懂法语,也能估摸着不是直译,老实说,我不喜欢这样的一个名字。或者这就是多年前,一再被推荐这个影片,也不曾找出来看的原因。今天观看,亦是一种偶然。

这是一个让我很喜欢的片子,然而并不以为这是一部“神剧”。

这是一个主题并不是多么新颖的片子:一群问题学生,老师们因无法可施,都变得异常残暴,忽然降临了一个春风化雨的老师,用音乐和人文,更通俗地说,用爱感化了这些问题学生。但是不管何时,这种主题只要不是太过说教,都会满满地感人。所以,这个片子,让我盈满暖暖的感动。

忽然想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家长),又或者说一个好老师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但好老师,像影片里的马修老师那样充满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起码,在我长长的求学生涯里不曾遇到过,也不曾听我周围的同学朋友说过自己碰到过,当自己成为老师时,自己和周围的人也都未曾变成马修这样的好的引导者。相反,一些反面的事例却听过不少。看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时,很感触的一个话题,就是她对老师的评价:大多老师的好只对好学生,而对“坏”学生,有着可怕的“恶”。其实这个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我至今都记得,我小时的一个老师,那个对我满脸慈善,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曾经忽然冲进教室,抓着一个男生的头,气恼地将那男生的头使劲往课桌上撞。我不知道这件事情对这个男生有多大的阴影,他是一个调皮的学生,经常被老师体罚,但着实对我这个旁观者有极大的心理阴影。如今,不可以体罚了,但是听来的老师们教育的功利性更甚,眼中除了“分数”,似乎不再有其他。很多时候很感慨,觉得求学孩子的可怜,后来又想想,老师不过是一门职业,很多人只是为此生活的一个工作而已,因此其他的东西或者就是一种苛求了。

马修这样的充满爱的老师,因为珍贵,而让我们感触与感动。我想,大多人都心存美好,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或者说不少马修这样的老师存在某个平凡不起眼的地方,我们相信,我没有遇到过,或者你就遇到过了,像影片里的这群孩子,他们就遇到了。

电影让我深有感觉的另一个是那美妙的音乐,那种天籁般的童声,让人心灵安静。我以为,那个充满音乐天赋的皮埃尔是某个童星的配唱,原来是这个演员的真声,这纯美的声音出自这个纯美而忧郁的孩子,实在是相得益彰。上帝太宠爱这个孩子了,长着一张天使的脸孔,还有一副天使的嗓子。

还有那个让人总是想捏一把的佩皮诺,怎么可爱成那样。这个坚信已经双亡的父母会在星期六来接他的孩子,有那么一点可怜兮兮,又那么惹人怜爱。他总是不会回答问题,拼写错误,我相信那是因为他太小了,想到那么一个小细节,他作答不出来5+3是多少时,小声问同桌,我们是哥们吗?你可以告诉我5+3是多少么?同桌告诉他答案为53,他得到同桌的肯定后就快乐地写下这个答案。就那么一个小小的镜头,却是那么温馨,与充满问题与危险的环境格格不入。最后佩皮诺跑着追上他喜欢的马修,让马修带他离开,他深信,马修会带他走的,因为那天是星期六,当然,导演充满人情味,马修把他抱上了客车上。这是一个没得到过爱,又心存爱的惹人怜爱的孩子。

电影结束了,脑子里充满着孩子们合唱的优美,那确实是天籁的声音。

无以言表的阴郁——读《挪威的森林》

很早以前,便知道这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小说,却一直拒绝着看,或许心底里多少固执地以为日本小说都比较阴冷,抑郁,甚至有点变态。前段时间,一个学生跟我说,他最爱《挪威的森林》,看了八遍以上,最后努力把它戒掉了。我想就是学生用的这个“戒掉”,让我决定还是读读这本如此受欢迎的小说。诚然,我也是非常喜爱这本小书的,虽然我读得不是一气呵成,虽然,读得过程我一直认为这本书很压抑,而且印证我以前的偏见,“有些变态”。

我其实找不出什么语言来形容我读后的感受,只是觉得千言万语堵在心里,喜欢这本书,又有点恨它,恨它带给我不太愉快的心境。从书的开篇到结尾,似乎都充斥着无奈,充斥着不正常,甚至充斥着死亡。

死亡,带给人的凄苦是无以言表的。

虽然渡边从木月的死中明白一个道理:死是生的一部分。但是即使是渡边,也是无法从木月中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他远离家乡,割弃与木月有关的一切人与事,就连台球也不敢触摸,那或者是渡边不敢对自己伤痛的触摸吧。而与直子的交往,怕是人性矛盾的表现,渡边爱直子,某种程度,我以为,渡边也如直子一般,从对方的身上潜意识地找回与木月的快乐,虽然他们交往几乎忌讳交谈渡边。而木月的死,对于直子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打击到她没有任何的力气去接触任何事情,把她从开朗的女子变成婉柔女子还不行,非要把她变成神经病。木月,是直子生命中的所有阳光啊,阳光都没有了,她就只能在黑暗中哆嗦了。

而直子的死亡,对渡边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了,他怎么也接受不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般的美好任务,怎么就从身边永远消失了。或者渡边以为直子永远在身边,依然阻挡不了他心底的悲哀,就像渡边自己悟出的另一个道理:虽然死是生的一部分,但是及便如此,面对所爱的人的死亡,依然避免不了心中的凄凉。所以渡边可以任性地让自己流浪,他这种糟蹋自己,肉体的痛苦是可以减轻一点点精神上的痛苦吧。书中描写的渡边一个月的独行,胡吃胡睡,喝酒,流泪,都真正的感动着我,那是人性最为真实的刻画。

直子姐姐的死亡,描写得也是相当恐怖。就让这样一个小女孩直面一个亲人非正常死亡,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想来直子是何等凄苦,在十几岁的年龄,两个亲爱的人都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离开她了,不说她的家族遗传,她能有多大的力气挣扎出死亡带来的阴郁与恐惧呢?

绿子爸爸的死亡,算是生老病死,但也是死于折磨,死得不体面,包括绿子妈妈的早逝,对绿子和绿子姐姐都产生着一种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表面光鲜的绿子,多年来奔跑与医院照顾病人和穿着黑衣出席葬礼,她的精神绷得太紧,所以她需要在渡边面前撒娇,撒小性子,甚至要去看色情片,讲色情话,这些或者都是压抑后的发泄,如果她不发泄,或者就跟直子一样,疯掉了。

初美的死亡,仅此那么一两句带过,但让人的悲哀一点都不少,初美,或者是作者塑造得最为完美的一个女性,聪慧,奉献,知书达理,出身好……但竟然也以自杀了解了自己的一生。

爱情,其实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主题吧,只是夹着在死亡里的爱情,或者就表现得不那么正常,甚至有些“变态”,直子对木月,是死心塌地的爱,渡边对直子是一种捧在手心里的爱,亲人般呵护不求回报。绿子对渡边的是一种有血有肉,有欲有求,索取多一些的爱,渡边对绿子是一种欲拒还迎的爱。永泽对初美是一种糟蹋似的爱,初美对永泽是一种飞蛾扑火搬的爱。那个爱玲子的小女孩,是一种毁灭性的爱。所有的爱,都是不对等的,都是一种痛苦的爱。

或者日本人喜欢这种充斥着死亡的爱情的唯美,所以整个文章读下来,让人欲罢不能,一种无奈弥漫全身,或者觉得生活就是如此无奈,人生就是应该接受一个一个无奈的现实,即使不甘心,但依然逃脱不了。同时,整个文章又让人陷入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中,恍惚每个个体都是极其孤独的。“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因为生活总是让人无奈,总是让人失望,最终也终究是孤独的。

至于语言,林少华本的,译得很是唯美,所以即使是大量的性的描写,也并不淫秽。特别是一些心理描写,很是细腻,缓缓而来。这应该是秉承了日本文学语言的特点。

法国的建筑

曾经大言不惭地说,要写一个系类文章:法国的建筑,法国的河流,法国的植物……结果几年过去,却只有这么一篇未曾完成的文章

我喜欢欧式建筑,当然我对建筑没有任何研究,对美学也的也停留在感官概念上。说喜欢“欧式建筑”这么一个庞大的概念,表达的只是一个很模糊很小的直观感觉:欧式建筑对我的视觉很有冲击力,对我很有吸引力。这个感觉来自那年哈尔滨的中街,整条街的欧式建筑让我天天流连忘返地溜达,而忘记了冰雕雪雕,只是看看这些建筑,或者在某个建筑旁晒晒太阳,都让我觉得如此幸福。所以这次选择欧洲作为目的地,很大的原因就是去看看那些欧式的建筑。当然,就如外地人认为有着天壤之别的客家话和广州话很相似一样,我完全分不清欧洲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我仅有的概念只是 “这是欧式建筑”。

法国不是建筑最漂亮的国家,因为其有了文化与浪漫,所以她成了我的首选和最终成行目的地。记得第一天站在巴黎城中心看到那带着微黄的古老气息的欧式建筑(或者说法式建筑,毕竟与米兰建筑不相同,或者有更小的分类),普遍都是3-4层楼那么高,却是那般地气势磅礴,让人置身于一种洒脱大气的氛围当中。欧洲人的城市规划早,所以这些百年建筑没有一丝凌乱,大多数是围绕一个圆心,以半径的方式辐射出去,凯旋门处最为明显,以其为圆心,辐射出的是12条有名的大道。因为同心圆是越来越大的,因此这种建筑普遍为梯形状,站在圆心中央,但到的是梯形小边不断扩大的效果,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整个感觉还是大气。我想,这样的建筑应该容易让人豪情万丈,而不会整天处于悲秋伤月那种小儿女情怀中,我这种“以己悲以物喜”的人,就应该多受此感染才是。

欧式建筑文化深远,虽然都是有相同的大气宏伟的特点,但其形状,雕塑,雕花,建筑却因了年代有显著不同,虽然我学外国文学时知道文艺复兴,古典主义这么几个概念,但实际上对其文化却一无所知,因此,从细欣赏法国建筑的时候,有不少的遗憾,只能抽去灵魂,表面感官欣赏。在我的概念中,建筑应该属于“匠”的活计,然而所见建筑却几乎都是艺术品,怎么就有如此多的艺术家呢?

艾菲铁塔

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历史百年,跟那些古老的建筑相比,并不显苍伤,甚至从远观,并感受不到其“举世闻名”的原因。当一步一步走进铁塔,原本远观并不那么高大,那么宏伟的铁塔,以自己作为参照物的时候,才知道它是多么多么地庞大,然后才惊叹:一百年前的人们,在没有机器的帮助下,怎么把那么多笨重的钢铁一根根架成这个有几十层楼高的铁塔?而且还是以图案的形式艺术地架构,不是胡乱堆积而起。站在塔下,会有一种自我很渺小的感觉。不知道那排着长队爬上塔顶的人,是不是为了获得征服强大的感觉。我向来畏高,所以没能够近距离感受塔的气息,没法仔细观察其艺术构造,也没法站到高处,一览众山小全方位感受巴黎全景。不过这样就好了,在清晨的阳光映照下,坐在塔前公园的长凳里,梧桐树遮着阴,感受着拔地而起的铁塔,伟岸与清秀在这一刻有很好的结合。

 凯旋门

每次听到凯旋门,我脑海里就呈现出一个将军骑着战马雄赳赳气昂昂策鞭而来的画面。是的,拿破仑的画像并不帅气,然而他的伟绩却足以让我把他想象成高大而霸气。凯旋门地处戴高乐广场,是巴黎12条大道的交叉衢口,所以有整个城市绕着它转的感觉。或许,当年,将军就是要把它塑造成城市的圆点。大概是修复过的原因,凯旋门并不显得微黄苍老,坐在环圆边上,透过绿树欣赏这以雄伟悲壮著称的凯旋门,我竟然品出一丝秀气出来。走近凯旋门,需要走过一个地下隧道,隧道本身的灰黑和里面的宣传画都还原了凯旋门的历史悲壮感。其实,凯旋门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其宏伟气势,而是其精美的雕塑。除了以天使作为体裁的浮雕,其他内容多为描绘拿破仑帝国出征胜利事迹,据说正面右边是路德(Francois Rude)所雕的“马赛曲”,刻画人民出征捍卫国家的壮烈。而所有帝国军队将领的名字都用方正的字体刻在拱门内墙上,非常正气,并且如花纹一般装饰着凯旋门,我想这些将领当年一定非常以此为豪,或者经常冬日坐在火炉旁给他们的子孙讲述自己辉煌的战绩。是的,凯旋门就是那么引人为豪。不懂法国文化的我,很直观地感觉凯旋门有很典型的法国建筑特征:气势磅礴,雕刻精细,不管是浮雕还是绘画,每一次小节都非常精细。

法国的教堂

教堂基本是每一个城市的地标,确实,它外观独特于其他建筑,工艺也远远独特于其他建筑。就我贫乏的知识,连哥特式和罗马式都分不清楚。哥特式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因此,从外看,大多都有个塔尖般的屋顶。因为哥特式也叫法国式,因此在法国所见的教堂多为哥特式教堂。

圣沙佩乐教堂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最精美的教堂。教堂是两层建筑,所占空间不大,一楼所见颜色为红,金(黄)和蓝色,非常贵气。支撑教堂的是红色的小柱子,柱子上端为金色流线型多棱状,几根柱子则搭成一个半椭圆形的图案,只能用精美来形容。墙上有精美的浮雕和玻璃雕窗。通过狭窄陡峭的楼梯可以爬上二楼,二楼的空间上稍少柱子,而三面墙壁则全为落地雕窗,一共24副,阳光照射进来,光芒透亮,美轮美奂,真的达到”让人感觉犹如进入耶路撒冷圣路上”的感觉。这24副图画都取自圣经的故事,人物生动复杂,真是想象不出这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拼出来的艺术,这些“匠”,或者更恰切地说“艺术家”是用多少时间怎么完成这样的作品呢?而教堂正前方摆着一个小台子,据说上面曾列着“耶稣裹尸布的碎片”,不知道这对信教者来说是多么神圣。这个精美的教堂,让我这种无神论者都有觉得置于天堂的感觉,十分唯美

巴黎圣母院则亦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七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巴黎天主教的重心所在。它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进入教堂的内部,感觉气势磅礴宏伟,里面有无数粗壮的大柱子支撑而上,据说这是形成垂直线条引人仰望,而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我不是教徒,所以除了感觉其气势宏伟,倒没有过多想法。教堂里有很多美丽的壁画,印象深刻的是几副耶稣显身的故事,非常生动。而周边的雕像,也都非常生动逼真,故事性强,其中圣母哀子像非常地感人,我所理解到的是母爱无边,让人有些哀伤。圣母院的巴黎雕窗不是包围着全部墙壁,但是也是恰到好处地装饰着这个教堂,这不单增加了美感,还让人处身一种神圣感。

Carcassonne的教堂也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教堂,里面的雕花,壁画,装饰,同样美轮美奂。也许其置身老城,所以给人感觉更为古老。据说这个教堂里发生过很多教会故事,因此它现在弘扬的是一种和平宁静,确实,这个老教堂给人安详的感觉。

法国的城堡

法国和其他古老的国家一样,非常多城堡,不过现在大多城堡都成了博物馆。我们所见的城堡最多的地方时BLOIS地区,也许是因为这是曾经是法国第二首都的原因。刚到BLOIS,第一感觉会觉得以前的皇宫贵族真的很会享受,因为沿河两岸建筑城堡,不管从整体上看,还是单独地看,都是那么美丽。依水而建,应该也是让人心情怡然的。

在BLOIS上百个城堡中,最出名的就是 Chateau de Blois,这个曾经住过多位皇帝和皇亲的城堡,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博物馆。这个城堡大概因为多个皇帝住过的原因,所以不同的的楼房有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展品,据其导游册子里介绍的有哥特式,古典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堡建筑最为独特的也许就是路易十二大厅,这是独特的砖石结构,并且到处都是这个国王的权利象征——豪猪。那带着皇冠的豪猪非常可爱。很奇怪,这个皇帝为何以这样一种小动物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个城堡现在作为一个皇家及其收藏的博物馆,里面有当年所收藏的名画,雕像,有皇帝皇后们的画像,也有皇帝使用过的盔甲宝剑,亦有按原本方式摆放的皇帝和皇后的卧房,很古典很精美。也许年代较为久远,也许只是别院,所以不是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的奢靡,相对的色调较为浓暗的木头家具,别有一番风味。走进城堡,给我这种中国思维的感觉是一个院落,只不过不像中国的庭院深深的错落,这里是很鲜明地围着个宽阔的院子,不同朝向的房子作用各有不同,比如有小教堂,有住宅室,有会议室等,还是承袭着西方大气的风格。

Carcassonne的老城是欧洲最大的城堡之一,感觉非常古老,天气阴黑的时候,甚至觉得这是童话里巫婆关着公主的城堡。城堡外围围着一圈苍老的城墙,墙上规则地留有开口大出口小的洞口,一看就是战略防御作用,想来当年也是战事频频。这个大城堡当年应该是一个村落或者是小镇,当年的居民楼环绕而建,中间的小路非常狭窄,为小石头铺成,现在这些居民楼都成了小商铺或者小食店,小店铺里琳琅满目地售卖者各种商品,很有意思,并不让人生厌。走在这拥挤的小石头路上,虽然游客人头啭啭,但依然有时光交错,回到远古时代的感觉。这个城堡不算大,但是漫步小石头路,或者走进某家商店悄悄,又或者到某家传统饭店里坐坐,一天的时光非常容易过去,并且是那么惬意。城堡里还有个哥特式与罗马式结合的教堂,里面也是曾经发生过非常多的故事。而城堡里又有个真正的城堡,那是这个大城堡里的贵族,也是管理这个城堡的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与平民不相同的是,它染习着贵族气息。但奇怪的是,我却更喜欢那小路围绕的普通居民楼。这个老城已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虽然不懂曾经发生在里面的种种故事,但是感受这种安详平静的小城气氛,很好。

东北行

这是近年来写的第一个游记,回头再看,就是一个满篇口水话的流水账。

写在开头的话:不知道是否年纪大了,总是喜欢翻看曾经的照片,刚刚翻看了照的并不好看的东北行的照片,才蓦然想起自己早就应允自己把曾经的一些足迹变成文字,留着回忆不起来的时候看看。现今,日子总是过得很恍惚,常常刚发生的事情似乎都是犹如隔世,这半年不到的足迹在我脑海里也已经很模糊了,现在写下来的也许就属于“记忆深刻的”吧。

题记:2008年是劫难的一年,经历了人生八苦里最痛苦的几苦,虽然心底里屈服命运的安排,但无奈和痛苦却一丝都不曾减少,心底里的恨与思念常常不经意就涌上心头,让我无法呼吸。我不高明,我逃避的方法一点也不创新,我只想躲得远远的,虽然知道这只是掩耳盗铃,但我依然愿意相信,在陌生的地方会暂时忘却所有。选择东北是因为那是中国最冷的地方,我只想让自己彻底地冷,冷到极致也许什么都不记得了,又或许是为了外面的天气和心里一样冷。

启程

我是2009年2月4号启程的,选在这天没有任何意义,仅此是这天的机票比较便宜,现在写下这个日期才发现,那是在痛苦的日子里走了刚好两个月。因为机票便宜,也就毫不奇怪是晚上的班机,到了沈阳机场已经是晚上11点半了。还没取行李我就看到我们所定的酒店的广告,比我们预定的要便宜几十块钱,这自然很吸引穷光蛋的我,咨询的结果是确实是我们所定的酒店,也确实比较便宜,说是他为了揽生意所以才是现在的价格,这多少让我判断他不是酒店内部员工,而是中介人。而好笑的是,这个人正是接我们到酒店的人。我当时就想,这个酒店还能做预定生意么,全部生意还不被这人抢了,北方的管理还是不行。酒店比广州这边同档次的酒店差得多,还好的是它有免费早餐,免费车接送到机场,这样让我们很方便第二天一早坐上机场大巴。

沈阳(2月4日晚-2月6日晚)

旅游对我来说不是到各个景点“到此一游”,我只是喜欢到街上乱转,看看陌生的人,陌生的事。因此整个旅程的酒店除了第一天住机场酒店外,都是住在最繁华的街道旁。也许都是大城市,这里的房子,这里的街道没有任何的陌生,这里人除了都穿着棉衣以外,和南方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没有想像中的个个人高马大。走在大街上,我唯独感叹的就是:好像不是很冷啊。我可是冲着这里的冷来的呀。

在街上没目的地晃着晃着,一会就转到中街,话说这是很古老的一条街,也是中国数在头几名的步行街。平心而论,这确实是一条很繁华的商业街,不比北京,上海,广州的步行街差。这不,我一会就转进一个我现在记不得名字的商场,在这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如此有购物欲的人:在这个商场一共收获了两双我的鞋子,一件买给姐姐的羽绒服(因为自己有了,又实在禁不住价钱的诱惑),一条博博 的羽绒裤,公婆各一件羽绒夹袄。然后又接着转了几个同样大规模的大商场,实在是囊中羞涩,才阻止了自己继续的疯狂。

南湖公园是一个很大的公园,旅游跑去公园在我看来原本是很傻的一件事情,但我就那么傻了一次。大概因为天气暖,湖是一半结冰一半是水,结冰的一半很多人在溜冰或者玩那些我以前未曾见过的冰上项目。博博很想溜冰,可惜这里溜冰的人都是自带冰鞋,并没有租冰鞋一说,也就只有在岸边艳羡老的少的在冰上飞翔。除了湖上的冰,就只有凋零的树木了,习惯了绿树,倒是觉得光秃秃的树枝也别有一番味道,还有就是地上脏兮兮的雪,照在相片上倒还是雪白一片。

辽宁博物馆是一个给我带来极大惊喜的一个地方。我是文盲一个,没参观过什么博物馆,参观过的如陕西博物院之类也只是证明我是文盲一个而已。而我偏生又想在博博面前扮演文雅,以证明他是多么文盲,于是就极力要去参观博物馆。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而今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不过我真是没想到辽宁博物馆有如此多的字画,一直以来都不懂欣赏博物馆里的各种器皿文物,字画不用懂,却还是能感受到其美妙的。不论是那著名的室女图,还是白描的八仙图,还是宋、清人模仿的清明上河图,都给我视觉如此大的冲击。还有宋朝某个皇帝(还是王爷?)的字画也都让我如此陶醉,我仔细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我从来不曾想到自己有那么热爱中国的字画,在那一刻我真是后悔自己小时不好好学毛笔字,同时也冲动地给哥哥发短信要小侄女好好学字学画。原本准备两小时看完博物馆的,结果是时间一再推后,因为流连在字画里,其他库室都只是匆匆而过。因为提前买了到长春的车票,只好不得不忍痛离开那些让我如此痴迷的字画。

李连贵熏肉大饼,这是我们自主吃的第一顿,慕名而去,可是说实话,真没觉得那饼好吃,也没觉得熏肉好吃,按照当地人的吃法卷一起依然是很一般,倒是那碗蛋花汤是又便宜又好喝。

老边饺子店(边家饺子店?我已经忘记店名,中街那家),同样也是慕名而去,而事实上更失望,那饺子我怎么觉得还不如湾仔码头,而更失败的是点的个所谓的包烧肉,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跟我们的口味实在是差别太远了。走时拿着发票,我建议博博刮开,说不好有中奖,博博笑怎么会有,结果回到酒店一刮,竟然真是中了5块,但第二天听的士司机说要当场才能兑奖的。自此,博博每次都刮,而也从这次起,再也刮开阿拉伯数字。

清真街上某店的羊肚汤很好吃,小饼也很好吃。另一店的肉包子很好吃,但其他东西实在一般。

在陌生的城市,我很喜欢混在人群里坐公交车。沈阳的公交车挺破的,而且后门不是在中间,而是在极后,第一次坐的时候,到了下车还没挤到后面车就要走了,我急得大叫“有下”,吼了半天司机也没听,才恍然发现我说的是广式普通话,人家听不懂,马上大叫“要下车”,果真司机就给我停了,不知道全车人是不是都觉得我很怪异,应该前一站就要先挤到后面吧,记得当年去北京,每次售票员都叫大家下一站的先挤出来,这里也一样的道理吧。沈阳的的士价格一般贵,碰到个很能侃的司机,把我们带到南湖公园(之前我们选择的是一个现在不记得名字的另一个公园),也推荐我们去吃清真街上的包子。沈阳到长春有CRH,票价在我看来挺贵的,所以坐的人很少。

长春(2月6日晚-2月7日晚)

长春在原计划是一个中转站,结果我6日晚上睡着就不踏实,想吐,天还没亮就开始拉肚。可怜我一下就成了病猫,身体极其虚弱,藿香,黄连素等一堆吃下去,幸好止住了拉肚。除了中间我硬是要出去见见太阳,到附近的重庆街转了半小时,一天都窝在酒店里。重庆街与沈阳的中街差距还是很大,不繁华,著名的品牌也不多,感觉不出大城市的气质。

我因为生病,一天都只有喝粥,而且喝不出什么味道。博博说他慕名吃了狗肉,结论不如他爸爸弄的好吃。长春到吉林只有破车,博博特地买了个软座,也还是很差,但是人依然很少。

吉林((2月7日晚-2月10日晚)

游:

吉林市是这次行程很主要的一个目的地,因为它的雾凇。可惜运气极其不好,我去之前可能出现,去之后也可能有,就是我呆的那几天因为天气热绝对看不到雾凇!

第一天因为我的身体基本还没怎么复元,也就还是只能在大街小巷上转悠。吉林市比我想像的非省城城市繁华,城市很大,商场也算大,就是路面挺脏的。不过晚上松花江旁边的雾凇路着实漂亮,挂在松树上的灯应该是模仿雾凇做的,雪白,上下流动,映着流动的江水,长长的一路,很有韵味。

第二天去了五家山滑雪,出乎意料的一个人只需48元,包玩大半天,还包一顿吃!我们当时就直嘀咕,他们怎么赚啊,要知道亚布力要250才两小时(?),北大也是200两小时啊。想想我们也就是见识一下滑雪而已的,不用糟蹋了什么专业滑雪。去五家山的路上,就很兴奋看到路边,田野里没有被污泥践踏的白雪,纯洁得让人感动。五家山上更是覆盖着深深的白雪,把我的兴奋和感动一下就激起来了。只是说到滑雪,我真的是很丢人,开始想着不舒服我陪在旁边看看就好了,但是禁不住诱惑,花了100大洋请了个教练,结果除了满场听到我一个人尖叫以外,什么都没学会,我再次证明了我对运动是如此白痴!下午滑雪圈,要我一个人,我是绝对不敢从高处滚下来的,不过博博把两个圈绑在一起,两个人一起往下滚,我也就让博博很失望地没听到我尖叫。不知道是否两个人在一起壮胆,我竟然连刺激都没怎么觉得,只是比我重一倍的博博每次都用他的重量拽着我往下掉,摩擦飘起的雪花全打在我脸上真是难受。雪场里还有一些狗了雪橇等一些项目,就是一个老太带这狗跑,我觉得老太可怜,也怕狗,又觉得无聊,也就没有尝试个中滋味。

(题外:去五家山滑雪的有两个漂亮的男孩,有一个长得很娇小,甚至很媚态,当时因为寻求心理刺激正在迷恋同志小说的我立即猜测他们是否是一对。然后发现他们在雪圈下的草堆里依偎在一起看手机,吃饭的时候那个有点媚态的小孩看我只喝青瓜蛋汤也要另一个漂亮男孩装给他喝(我因身体和自身的挑剔不敢吃那些看似很丰盛的菜,也因此显得很另类)。所以这一路讨论这两小孩就成了我一个快乐的话题。注:我绝无任何歧视同志的思想!)

滑雪回来正好赶上元宵夜,长这么大第一次没有在自己家里过元宵,心里还是有点淡淡的哀愁,总是感觉自己是为了逃避才离开自己的家。不过吉林元宵的热闹立即冲散了我的哀愁,还没吃完饭,大街小巷就开始放烟花,每家酒店,饭店都非常气派比试式的放。一个个漂亮的烟花高高地在天空绽放,很气派,想广州也是有极大盛事才在白天鹅放那么半小时,这里每家店都放差不多10来分钟,或许花样没那么多,没那么大,但在街上看来已经足够了。而且每家似乎是轮流着放,因此持续了一个小时也没完,博博感慨地说“吉林人民真TM有钱!”。而且让我觉得很有人情味的是,这真是全民同乐的日子,我是亲眼看这酒店里最底层的小工和高层一起快乐地放烟花的。不过博博 也极其爱热闹,看了半个多小时,依然象病猫一样的我就支撑不住要回酒店休息了,博博把我送回酒店一再央求我他还要去看烟火。

原本想着去韩屯看雾凇,现在雾凇看不到了,我们就决定还是去对面的乌拉街看看,因为网上说这是满州的发源地,可当坐了辆破车去到的时候,才知道这真的是个镇,又脏又破又烂,而且没有看到我想像中的什么满州的影子,我们从街头走到街尾,雪融化的淤泥水就把我溅了一身,倒真是见识了北方的农村了,房子都很矮,让我老是误以为是仓库,街上摆着各种农产品,也终于见到小说里说的冻梨,可我一直疑惑,那看起来已经是烂掉的东西真的很甜吗?

先吃了家以白肉为名的所谓百年老店,7点多去到的时候店里几乎没人,开始心里还一个劲嘀咕,不会要做水鱼吧。不过人生地不熟,这个店还是在网上找了好久的结果,也就硬着头皮点菜了。我先点了个轻淡的娃娃菜,味道还可以,既然是白肉那就自然也少不了尝尝所谓的白肉血肠了,还为了新奇,我在博博不舍得的情况下点了个什么飞龙人参汤。结果白肉就是肥肉,血肠就是猪血灌到肠里,和香肠相通,只是血肠应该更有技巧,当然我是不敢碰的。所谓飞龙和鹧鸪长得差不多,我一直都怀疑是否就是鹧鸪,不过价格是极其贵的,原本想着人参汤应该是小炖盅的,可好,豪放的东北人弄了一个超大的盆子满满一盆,而飞龙也已经被他们弄得老得咬不动了。

慕名去吃了延边饭店的狗肉和明太鱼,博博延边同学极力推荐的,结果却是博博认为还是不如自家做的好吃,明太鱼则有一股很怪异的味道,我连筷子都不敢下。

吃了几天东北菜后,我们总结出我们并不能适应正宗的东北食物,而且疯狂地想念青菜和米饭,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间有粤菜吃的馆子,发觉服务员的态度都好很多,想这个老板大概是到广东干过的。而有意思的是,菜心在这里已经叫广东菜心,虽然味道不是很对,但好歹我很满足地吃到了青菜和清蒸鱼。

到乌拉街吃了顿正宗的满州火锅,店里挂着清代各代皇帝的画像,这个大概是这个镇唯一最象满州的地方了吧。火锅是那种最传统的火锅,中间烧木炭,有一个长长的烟筒,让我觉得很新奇。菜是一套一套的,一套小份的也非常多:两份羊肉,一份鸡肉,一份血肠,一份粉丝,一份冻豆腐,还有一些豆芽菜之类的小菜。锅底很奇怪地有紫菜,更奇怪还有蟹壳,因此汤出奇地鲜美,和东北菜完全不一样。不知道是否以前的王府家里难得吃到海鲜,所以聪明的厨子发明了此种火锅汤底。这一顿我们都吃得很满足,只是血肠依然不敢吃,看到隔壁一个人只点了一份血肠津津有味地享受真是感觉很奇怪。还有个很奇怪的事情是点菜前我和博博两人明明听着说小锅28块钱,而我不信还再问了一次依然说是28,但买单的时候却是88块,我到现在都奇怪为什么要先跟我说28块,这个让我都觉得不可能的数字,而我绝对不可能几次都听错。

吉林的的士很破,起步价才5块钱,而且似乎走很远也不跳表,因为在这个城市就没有坐过公交。长途公交,比如到乌拉街的有很破的车,也有新的大巴,差别还挺大的,但价格一样。从吉林回到长春坐了个过路车,之前两趟空空的车让我判断失误,我想着普通日子,学生又没开学,车应该很空才是,上了车才发觉我完全错了,车满得站脚的地方都没有,而且是那种又臭又破的绿皮车,我一上去就快哭了,博博马上决定下车,可是车门已经关了。当我想换成卧铺的时候,怎么也无法向卧铺车厢靠拢,就列车员说的,你还没挤过去就到了。我不是怕站,只是身体还很虚弱的我怕在污浊的空气下再次病倒,可是除了人挤人,也没其他办法了。到底中国人真是多,到底中国人真是穷,这个车从吉林到长春才11块钱。还好,路程不到两小时,我也没有晕倒在车厢中,到了长春车站,买到哈尔滨的CRH时,我想都不想就买了头等舱,以慰籍委屈的我,可见,我到底是非常娇气的。

哈尔滨(2月10号晚到2月15日中午)

一出哈尔滨车站,就看到车站外面大大的冰灯,高高兴兴就乡下人进城那样喀了几张相片。我大概是不喜欢奔波旅游的人,到了哈尔滨心就开始安了,也不决定去雪乡了,不想为了旅游而旅游地找累(后来看同事雪乡的照片,还真是诱惑)。

住在中央大街旁边,每天很悠闲地晃荡中央大街,是一件很怡然的事情。中央大街全是欧式建筑,很合我口味,因此我第一次走在中央大街的时候,心就豁然开朗起来,觉得每天什么都不做,就逛逛大街也很惬意。大街里的每栋房子看起来都很古老,可是走进去都很现代,这条街上有好几个大商场,走进去非常气派,终于见识了黑龙江人民的富有。那一件件貂皮大衣看着没特别感觉,但摸上去真的是好舒服啊,因此在哈尔滨的这么些天,我逛商场的一个原因就是去摸摸这些舒服的貂皮大衣,还得偷偷的,怕被势力的商场员工鄙视。

圣索菲亚大教堂自然也是一个欧式建筑,教堂屋顶养着一群鸽子,总是伴随悠扬的音乐飞翔起来。我很喜欢这种代表和平的生灵,看着他们跟随旋律舞蹈,我忽然会感觉宁静下来,不再狂躁,不知道这是不是教堂的魅力呢?不过我不信教,这个教堂也主要做博物馆了。

雪博会是在太阳岛上,因为不懂路还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找到。因为时间长了,雪雕塑已经不再是那么纯白,而都染了一层脏脏的灰尘,而且因为天气不够冷,有些雪已经开始融化,一些塑像开始变形,特别是人物,五官已经显得不是很精致了。不过不管怎么说,雪雕真的很气派,很难想像怎么把那么多雪堆在一起,又怎么能堆成那么多种多样的意境,有人物,有建筑,有动物,有现实,有童话……还是非常让人眼花缭乱的。而且让我觉得很值的是,我用曾经的学生卡竟然很容易蒙了张学生票。

冰雪大世界在雪博会的对面,也算是这次行程的目标之一,虽然听了当地人说已经开始融化,但对我们这种没见过冰雕的人来说还是很诱惑的。为了这个冰雕,我作足了准备:去之前就大口吃肉,有肉才能有能量不冷啊,然后带着一壶热水4点就出发(哈尔滨的冬天黑得特别早),因为雪博会的摸索,已经知道中央大街的顶头就有车过去,而且再次轻而易举买了个学生票,还免费坐了趟公交。相比起雪博会,冰雪大世界真是漂亮得多,虽然冰开始融化,也同样沾了灰尘,但各种颜色灯光一开,只看到通透的美丽。冰灯基本都是各种建筑,非常高,非常气派。一进门的那个冰塔真是圣洁,旁边置放了个大佛,我很虔诚地求拜平安。其实每个建筑都有原形,只是我只看它外表的美丽,也没好学地追究其内涵。冰雪大世界里的漂亮,地上的雪也够雪白,我们去的早,铺在地上还没有被人践踏的雪很嫩很纯很白,只是我一直没弄明白是局部寒冷降雪还是人工降得雪。冰雪大世界里还有个好处就是里面的游玩项目全部是免费的,要知道别的地方坐个滑梯都是10块大洋啊。这里有雪地单车,有滑车(?和滑雪不同的就是坐着),有大滑梯小滑梯,有雪地摩托车……,好玩的博博 玩了不少项目,胆小的我就坐了滑车手就快冻断了,坐了个小小滑梯,挫得屁股到几个月后的今天都还疼(瘦人真可怜啊)。不过,冰雪大世界真的很让人尽兴,很想来年更冷的时候再看一次。

2月14日是我们在东北期间真正漂起的一场雪,不小但也不大,我在武汉见识过这么大的雪,但是下雪到底是让人很高兴的一件事情,圣索菲亚大教堂外面的广场为我们提供了发傻的场所,我们两就一直让雪掉在衣服上,只是为什么,我们都要离开了,才开始下雪?雪不够尽兴,又乐颠颠地跑到结冰的松花江上,想像自己站在下面是很深很深的水上,觉得真是很神奇。好吧,平时不知道浪漫为何物,那么,在情人节这天,手拉着手在松花江上走走,算是浪漫吧?

吃:

第一天晚上去到哈尔滨找了个饺子店填肚子,发现哈尔滨的饺子特别是三鲜饺子还是很好吃的。以至与后来连着在中央大街的一个有名的饺子店吃了几次饺子。

哈尔滨的西餐很正宗。先是在网上极力推荐的华梅西餐厅吃了一顿,它的香煎大马哈鱼和罐闷肉很好吃,意粉也不错。塔道斯西餐厅在网上推荐的人似乎不多,但我觉得比华梅的档次高多了,华梅更象中式西餐厅,塔道斯则地道多了,在广州都难得有如此地道的西餐厅风格非常古老,墙上挂的画,桌子椅子都很复古,甚至洗手盆都是铜的(起码象铜),偶尔要附附风雅,装装小资的我真是很喜欢这种风格,于是饭没吃就先装酷喀了几张相片,结果招引服务员的禁止。这里的服务员看起来素质都很高,长得也不错,衣服应该是欧洲某个时期的大摆裙,当然食物也非常地道。情人节那天再光临这家店的时候,人满为患,而且只有套餐,不允许点菜,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样可以快速上菜,人流转得更快,这家经营者一定学过管理。塔道斯到底是一个有味道的西餐厅,这天布满了玫瑰花,并且给每位女士都送上一朵,哈尔滨这种天寒地冻的地方,玫瑰价格应该不菲吧?所以我吃得很是高兴。

因为想念青菜,依然找了家粤菜馆,似乎是一家四星级酒店的餐厅,价格奇贵,一碟青菜18块就只有几片,而且还起了些很广东式的菜名,如清远啫啫鸡,不过真不是那么回事,总之,走出粤港,是很难吃到正宗粤菜的。

还吃过一顿北来顺,一句话,真难吃。

东北菜有一点不能忍受的就是太咸了,而其酱油也真是差,很经典的一次是我们叫店家在汤里少放盐,结果还是咸得不能喝,第二次跟他说不要放盐,我们自己来放,结果盐还没放,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咸的了,其骨头奄太狠了,因此我在广州东北菜馆喜欢吃的酱骨架,到了东北反而不喜欢吃了。

马尔迭的雪糕很好吃,有点酸酸的味道,网上说冬天,一定要咬着马尔迭雪糕在中央大街上走,还别说,真是别有风味。

华梅西餐厅的面包很好卖,每天下午三点开卖,每次都排着长长的队,我们好奇也去排过,一种不记得叫什么名字的小面包轮到我们的时候从来都没了,买过两次其他面包,都觉得很一般,别说比不上东海堂,广州一般的面包店都比不上,很奇怪为什么当地人那么喜欢这家面包店。

在沈阳的时候禁止博博吃松子,到了哈尔滨后他终于忍无可忍,每天都要吃上10几块钱松子。不过松子吃着还真是会上瘾,开始觉得不怎么样的我,到后来也觉得真的很好吃。

对哈尔滨的士司机的印象非常不好。刚下火车坐上的的士一路想向我们推荐旅店,还一路贬低我们准备入住的7天。在7天住的时候,几乎每天在大堂都见到想拉我去机场的司机。打车去坐机场大巴的时候很想游说我们直接去机场。

公交车似乎很普通,只坐过去太阳岛的路线,没有太多的印象,那应该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了。

机场大巴只有一条线,两个点,很不方便,打车去到坐落点,就花了20块的士费。

回程

回程的机票依然是很便宜的特价票,原本是很好的时间,下午三点,结果起飞时间一误再误,而且似乎没听到机场广播说过一次“抱歉”,到底,服务还是急需提高。

在机场上听到两个到广州读书的孩子的对话,其中有一句话是“回来才有肉吃,在广州没有肉吃”,听后,我忽然想狂笑,原来地域习惯和差异是如此大,以前我没那么强烈的感觉,这一次,我才发现,我原来是那么习惯广东的菜式。

由于延误,回到广州已经是晚上11点多,脱了很多衣服的我依然觉得热得不行,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很神奇,几个小时的飞行,让我从一个还零下几度的地方到这个二十多度的地方,人,其实真的很伟大,也很神奇。

2009年6月27日于家中

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阿姐鼓

只有在某个瞬间,听着歌声,寻找片刻遥远的宁静。

听到电视里飘来“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歌声熟悉而遥远,是阿姐鼓!朱哲琴打扮很飘逸,全身投入地唱,或者说在表演。“像疯婆子”,老爷见不得这种“奇特”的打扮,和闭着眼睛敲鼓一般的舞动。我笑笑,老爷历来只爱看部队文工团雄纠纠气昂昂,整齐划一的舞蹈和嘹亮或者抒情的歌声,这种异族的吟唱和歌者肆无忌惮的投入,或者就是某种意义的“疯婆子”。想起有人形容冬天里满树满树怒放的紫荆花“像疯婆子一样开着”,我每次看到冬天里满树灿烂和满地落英,都会觉得“像疯婆一样”这个词是如此地恰当。

对于朱哲琴,已经是年少时的记忆了,想来这些年竟然几乎没关注过音乐,而年少时,在上学的空隙也争分夺秒看完一个MV。年少时的我,多少有些喜欢为赋新词,所以对这些空灵的声音,神秘的文化,并没有太多的接受能力。而友F,则在年少时就对此痴迷。至今依然记得她在我面前描述阿姐鼓,描述水边的卡夫卡,不知道当年,她有没有觉得是对牛弹琴。友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聪明而敏感,但她似乎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这一面,所以总是收藏得好好地,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如一个假小子一般,大声说笑,甚至主动去惹是生非。但是,我知道,向往自由的F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人,阿姐鼓传达给她的,更多是一种灵魂寄托的遐想地。多年过后,向往独身的她竟然栖身在一个遥远的山村孕育孩子,每每她给我电话都要不忘说一句“我要离婚”,我相信,她依然喜欢阿姐鼓,喜欢水边的卡夫卡。

年岁至此,再听阿姐鼓,忽然感觉自己听懂了一些些,我无意去追寻阿姐鼓里的故事,是宗教是信仰,还是说残忍。我只能很明确,我被这音乐感动,尤其是其中的呢喃,能真实地让人心灵宁静。这张歌碟里的另一首《羚羊过山岗》,宁静而悠远,歌声能将人带入一片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羊儿悠然地往前走着。这是心灵得到净化的好去处,不能去到现实的圣地,就让歌声带着心灵飞翔。或许也是今天,我才了解一点点F的灵透,与其对生活的妥协。忽然,才发现,我对F,那么相似于“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了她”。

看一个文章里说过,她不愿意说跟朱哲琴曾经是一个城市的,因为她不愿意让那种天籁的声音与喧嚣的城市联系一起。而我,猛然发现,现在我就是居住在这喧嚣的城市,我也无法想象这种天籁的声音的歌者,曾经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长大。不过生活永远存在着很多悖论,空灵的F过着一种她年少时不认可的“庸俗”生活,我和好友,生性喜静,却都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了这个喧嚣的城市。只有在某个瞬间,听着歌声,寻找片刻遥远的宁静。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胡思

他只是像一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得一心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心想要自己心爱的人幸福。

读这本小书,是因为《麦田守望者》,霍尔顿认为,《老人与海》不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好看,我的认知水平不会比霍尔顿高,而且历来是个情节追求者,我想,《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定是个挺不错的故事,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发生在纸醉金迷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我觉得,盖茨比确实很了不起,他能够自始自终追求着自己梦中的女神,黛西。盖茨比原本是个帅气的穷光蛋,所以,虽然他能用帅气吸引黛西,他的身份却不能留住黛西,最终,黛西还是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汤姆。但是,盖茨比从来没有放下心中的女神,他偶然发迹后,在自己的别墅里夜夜笙歌,豪请天下宾客,只是因为,他内心惟一的牵绊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他以为,他现在的富可敌国,可以吸引住黛西了,甚至可以赢回黛西了,其实,他潜意识里是对的,黛西是一个物质女孩,他的财富确实吸引了她,然而他财富的来路不明却吓跑了她,甚至最终成了她撞死情敌的替罪羊,而无辜地惨死在死者的丈夫手上。

在这个爱情故事里,盖茨比是个彻头彻尾的输家,美人没得到,性命却丢了。但是盖茨比的了不起就在于,他能够坚守自己的梦想,不管在穷光蛋,还是在富可敌国的时候,他都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他没有像很多桥段那样,飞黄腾达之后,借机羞辱昔日抛弃他的情人。他只是像一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得一心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心想要自己心爱的人幸福。

汤姆,不算重要角色,这个满腹心机的人,为什么找了一个粗俗的修车老板娘做情人呢?很是费解,他的情人不如老婆美丽,也不如老婆优雅。似乎,他也没有跟情人有很多情投意合啊。不过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也是不少的,如果故事都是一样的,这个世界就不够丰富多彩了吧。

故事穿插了很多欢歌与纵欲的场景,那是那个年代繁荣,也是那个年代闲得空虚。小书的后面附有译者的后记,里面说他为报效祖国,从美国回来从教,与学生共享国外书籍,其中就有《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到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始时,有学生揪住他说,怎么带回这样纸醉金迷的书记盎惑祖国青年,居心何在?想想,这些夜夜笙歌的欢歌纵欲场景,确实与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实在太不相符了,一边是空虚地只能放纵发泄,一边是积极向上地建设祖国。世事沉浮,最后又找到译者来翻译这篇小书,应该就是一种缘分吧。

其实于我,我是没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世界名著的,我只是庸俗地以为,这是一个故事叙述得很流畅的爱情故事,一个有些曲折的爱情故事。

PS:我每次看到这个书名,都首先反应为“比尔盖茨”,看来比尔盖茨对我影响真深呢。

飞蛾扑火地渴求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尤其是女人,应该都是惧怕孤独的。松子一次一次飞蛾扑火地去爱,也去索求爱,而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入地狱,她总是得不到爱的回报,终于,连她付出的爱也没有人接受了……

小时候看过很多青春靓丽的日本偶像剧,却几乎从没看过日本电影。在我几乎完全放弃中国电影,主看欧美电影的时候,忽然看到网上有人介绍这个电影。在PPLIVE里,这个电影被打上“喜剧”的标签,正符合我“不动脑子傻乐”的要求,然而,看完后,发现与本意完全相悖,这个电影让我相当难受,虽然不像豆瓣里的有些影评者说的那样一直流着眼泪,但是,我是实实在在的难受,一种无以言表的难受。

我不知道怎么评判这样的一个人物,也许真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松子做了很多错事,心甘情愿做他人的小三,卖身,杀人,可是也许正如别的评论所说的,她虽然被社会嫌弃,但是却是被导演喜欢的一个人,所以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讨厌她,也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仅此是心里无限的悲哀。或者真的是,生活在我们周边你我,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某种情况,某种意义就是被嫌弃的松子。

松子是一个对爱有过分需求的人,所以她即使被男人打得遍体鳞伤,也只说“只要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就好”,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尤其是女人,应该都是惧怕孤独的。松子一次一次飞蛾扑火地去爱,也去索求爱,而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入地狱,她总是得不到爱的回报,终于,连她付出的爱也没有人接受了,家人也永远以她为耻:“只当你死了”,她开始万念俱灰,租住在一个跟家乡一般有一条小河的地方,除了吃饭喝酒,不说话,不扮靓,不洗澡,连呼吸都不想地自暴自弃。想不明白,这时的她怎么有活着得勇气,也许活着是人的一种本能。只是,最终,她想振作起来的时候,意外,也许是必然地死在一群小混混的棒球棍下,这一生,也许真就如她弟弟所说“她这一生,毫无意义”。只是,到底,她是导演偏爱的角色,所爱她的落魄的龙洋一把她当作上帝,虽然她根本不知晓,这样,多少让我这样的看客减少了一丝悲凉。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松子”,或者就真正地一生被嫌弃了。

女人,心里虽然知道要独立,要自强,但是多少人心里却依然是希望白马王子的青睐,而自己就是一个幸福的公主。有多少女人会真正期望自己是所向披靡的女皇?所以,女人在这个世上,大多都是被动的,少数因为上帝的宠爱而幸福一生,大多也许都是悲哀无奈地“自强”。女人,难道天生就有更多的爱的期望?有几个人真能看破一切,自己好好地爱自己?

另外,这个片子的音乐很好听,那首童谣,让人满满的温馨感动,也许这美好的音乐和悲哀的人生,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紫的故事

这一次,她没有俯首去爱,或者,自此,她都只会昂首挺胸地去爱了。

江南西的仙踪林,平日总是人很多,这天或者时间晚了些,我很容易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个时候,客人确实不多,我习惯性地无意识扫视一周。就那么恰巧,不远处一个熟悉的人影也向我这边扫视。是紫!虽是互有些惊讶,但我们都很迅速地微笑。她这时正与一个长得有些乖巧的帅气男生在一起,两人的手在台面上叠放在一起,紧紧相握。天并不冷,他们正处于缠绵阶段。

礼貌相笑过,我依然低头喝我的苹果汁。紫和我的认识是因为男人,作为博博和风两兄弟的“女人”,我们认识于他们兄弟们青春年少的聚会。紫比我年岁小,却比我老练得多,彼时,我还是个呆呆的学生,而紫从本地最出名的艺术高校毕业,晃荡江湖多年,她性情豪爽,能吃能喝能大笑,还能跟着男生一起抽烟玩牌。紫眼睛大大,打扮入时,虽不是国色天香,也比大多女生回头率高,很受男生的青睐。那时她和又高又帅的风初识,很快进入极度甜蜜的恋爱中。大凡我见到她,都是和风搂抱在一起,据说,他们的住处贴着约法三章,头条便是:每天法式接吻不得低于5次,每次不得少于1分钟。紫这个生性桀骜的人在风面前,只有小女人的幸福。

我吸了一口果汁抬起头来,发现紫已经走到我的对面,准备坐落下来。我回头向那个帅气的男孩看了一眼,然后用眼神疑问她。紫从来都是冰雪聪明,她笑笑说,没事,我就想跟你聊聊。那是我男朋友,然后又补充说,不是我老公!紫结婚的故事,我是知道的,亦是紫自己亲口所说,她和风分手后,迅速用钱“买”了个老公,她给钱供养“老公”的弟弟,她把父母给她买的新房写下自己和“老公”两人的名字,于是,她就有了一个老公。

“我还是挺想他的。”紫的笑有些惨烈,我知道,“他”指的是风,想当初,已经决然分手了,她还托我们好好照顾风。“你知道吧?”紫淡淡的叹了口气,“当初我跪在他脚边,哭着求他,他都无动于衷……”我是有些惊讶的,虽然紫感情激烈,但是“跪”,我还是不曾料到的。

风是紫的死穴吧。紫刚认识风不久,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小女人,她学着做饭,说每天下班都小跑着赶回家,给风张罗饭菜,风喜欢吃鱼,她就学会了蒸鱼,她还学着打毛线,要给风织围巾。对于一个近乎娇小姐的她,一个爱玩爱乐爱热闹的她,她的如此这般,该是爱到哪般。那时的她,人是很快乐的。

“我也就学历比她低一点点吧?”,紫说起风的前任叶子还是很不甘,其实,紫的学历不比叶子低,一个本地最高工科院校,一个本地最高艺术院校,没什么可比性。我知道,紫不是第三者,她是在叶子与风分手后认识风的,但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叶子死认定她是第三者,紫有什么办法?“我以为,我和肚子里的孩子,加起来会比较重一些,但是,叶子的父母来了,他就让我把衣服一件不留的都带走……”不知道风是怎么想的,已然与叶子分手了,依然在乎叶子的父母,或者,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正面形象”吧,紫和孩子在年轻帅气的他面前,毫无力量。

在紫和风决定分手前,她请平时一起的风几个兄弟及家属一起在江边的西餐厅吃了个饭。那天,我见到她时,她正优雅地大口抽烟,手腕上缠着纱布,我竟一时没反应过来,傻傻问:“你的手怎么了?”,她豪气里夹着些凄凉地敲了一眼纱布,说不小心弄伤了。霎那时,我明白了纱布的原因。只是,我不明白有什么事情引诱这样的惨烈。今天,我明白了,带着孩子一一收拾衣物,是怎么样的一种凄凉。孩子离开的时候,虽知是必然,也会痛吧,为孩子,为自己。

“我花了十几万买了个老公呢,名分的老公!”,她忽然很豪爽地大笑。这个事情她已经告诉我了,傻丫头,男人决绝的时候,你做什么过激的事情,他都选择无视的。紫虽然偶遇风,而且年岁不大,但那时的她,或者觉得嫁给风,是最大幸福。

那一次,在厨房里,她不无羡慕地对我说,“博博在饭桌上说,等你毕业了,就娶你,我真的好感动好感动。”那时,她与风已经为了叶子开始有了裂痕,紫的心里有无数的委屈,却依然每天快步回家买菜做饭。

“我其实真的很想他。”紫低头轻声叹气。她不知道,风在我们面前说:“再也不找一个读艺术的女生了!”一开始,两个人的感情就不对等,叶子不过是吵闹和最终分手的借口。

临走时,紫叮嘱我说:“记得风生日的时候,给他发短信。”我轻轻颌首。然后看着她和她帅气的男友手牵手走出门外,这一次,她没有俯首去爱,或者,自此,她都只会昂首挺胸地去爱了。

何处是我家——电影《在路上》

影片一开头,是萨尔在路上行走,背景音不停吟唱“何处是我家”,想到书里的主人翁们都毫无目的在路上窜,忽然觉得导演强调的“何处是我家”,着实是到位。想起以前一个友人长期签名是“大抵心安是我家”,在路上的人,心是不安的。

博博知道我喜欢《在路上》这本书,当电影一出来,便帮我down下来了,他不知道的是,大多时候,我对改编自名著,尤其是我拜读过原著的电影,心里是排斥的。于是,这个影片在硬盘里躺了一两个月,直到某天无意看到“On the Road”,才忽然想看看这到底拍的是什么呢,这么一本几乎说没故事情节的场景式的书,对导演编剧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影片一开头,是萨尔在路上行走,背景音不停吟唱“何处是我家”,想到书里的主人翁们都毫无目的在路上窜,忽然觉得导演强调的“何处是我家”,着实是到位。想起以前一个友人长期签名是“大抵心安是我家”,在路上的人,心是不安的。

影片剪辑的是一个一个场景,有无数多个场景,是他们这群年轻人在某个场合下,吸毒,跳舞,喝酒,乱交,他们的精神一直处于极端亢奋状态,似乎除了毒品,酒精和性,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发泄。还有就是“在路上”的场景,他们除了飙车,顺手牵羊在超市里偷点吃的,或者讹诈汽油,剩下的也是性。这些场景书上都有描写,只是编导把其中某个小片段摘出来,然后影像化。或者,没看过原著的人,应该是看不懂这个影片的,眼中或者就只有一个一个跳跃的片段。

演萨尔的演员,我是很喜欢,有些许奇怪,其实他不算出彩。在书中他的分量比迪安少很多,但影片中却不见得,不单从出场的镜头,就从人物丰满程度来讲,都不比迪安少。唯一让我觉得很不满意的是,最后的镜头似乎表明,萨尔回归了社会,回归了家庭,不再是在询问“何处是我家”的人。我以为,原著并不是这样一个意思,就原型,作者本人,也是酗酒吸毒而死的,他始终都是寻找心灵所向的“垮掉”的人。

迪安这个演员,以我的审美观来说,不够帅,招惹人的气质略显不够。我以为,不管书上也好,影片也好,迪安都是一个招惹男人,也招惹女人,放荡不羁,以精神领袖的方式带着大家“在路上”的人。不过表演得还算到位,把那种不需要任何羁绊,包括老婆孩子,没有责任感,心不愿意安在家里的境况都表现出来了。

玛丽露的演员,是我唯一认知的,暮色里的斯图尔特。曾经看过暮色的男主演说过,演暮色不需要演技,只需要把表情做到便秘那样,便可以了,我一直以为,斯图尔特在整个暮色里的表情就是那样的。其实她在这个片子,表情也一如既往,不知道是不是她属于没有多少面部表情的人。倒是她的肢体动作,演得很放肆,那种忘我尽情地舞动,那种乱交的迷乱,都算到位。如果不看她的脸,觉得那确实是一个与在路上的人一起共鸣的,发泄自我的一个不知“何处是我家”的少女。

而影片还有一个细节让我留意的是,在主人翁的桌面上,或者在车的挡风玻璃处,好几处都出现了《追忆逝水年华》这本书,想来编导是用这本书来烘托这群在路上的人,对书,或者说某类书的热爱,表现他们内心灵魂深入的一种渴求。或者正是在寻找这种渴求,他们才不知道“何处是他们的家”,也是因为这种渴求,他们是内心始终是没有垮掉。对阅读,对写作的喜爱或者依赖,正是原著的表现,也是原型的实际行为。

将近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我看得很畅快,这是一部为数不多,我既喜欢原著,又喜欢改编的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原本就因为没有背景知识,而无法了解《在路上》这本书真正的内涵,所以想象的余地不多,倒是电影给了我一个启发。

PS: 电影里的翻译的人名与我所看书本的人名翻译不尽相同,上面的人名翻译都来自所看电影版本的翻译。

相关阅读:脱缰的灵魂——读《在路上》 Betty @ 2013/01/06

兑现小小的愿望——长沙、张家界5天纪实

从大学开始,无数次火车穿梭过湖南境内的无数个城市,只是,我从来没有跨下过火车,从未沾点这方水土的气息。……在匆忙中选择了这个不需很多时间,也不需多少金钱的地点,忐忑地踏上短短的征程,也算是兑现自己多年来的小愿望了。

从大学开始,无数次火车穿梭过湖南境内的无数个城市,只是,我从来没有跨下过火车,从未沾点这方水土的气息。硕士毕业前夕,原本计划要去张家界凤凰一趟的,不曾料到一场特大暴雨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后来,陆续几次都曾再把这条线当作出游的目的地,却也因各种原因选择了别处。近年来,因为网上一些关于张家界凤凰的一些恶劣的拉客评价,再加之对丽江比较糟糕的印象,于是,逐渐对这条线路失去了兴趣。今年,这个工作以来最长的暑假,在各个家发呆得心有不甘,便在匆忙中选择了这个不需很多时间,也不需多少金钱的地点,忐忑地踏上短短的征程,也算是兑现自己多年来的小愿望了。

一、广州南站与高铁

说来,这次是我第一次到广州南站。广州南站跟火车站,东站的风格完全迥异,很是现代派,倒是有点像机场的感觉,也有些像grand central 有些相似。里面架构高、宽大、明亮,指示明确,旅客脚步匆忙,但并不显得吵杂,显得很有大都市的风范。我也算刘姥姥进大观园见识了一回了。

高铁倒跟平时坐的广深高速没有太大的区别,速度是快多了,噪音也是大多了,可以说,噪音真是高铁的一大缺陷。高铁回程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知道哪个没素质的人,跑到厕所里抽烟,导致报警声刺激了耳膜好久,坐我旁边的女士嘟囔了句“不抽会死人啊,把火车都抽停了。”评价不太好听,倒是极其到位,当时火车就是立即降速下来。

二、长沙

长沙作为一个老的省会城市,拥有大多数大城市的特点:有大江、有高校、有各种品牌的商店、有喧嚣的人群、有为数不少的公交车、的士和私家车,有乞丐,还有一些破败又有特点小巷及里面的老房子夹杂在现代化的高楼、商场与喧嚣的人群里。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绝对是这次行程的意外之喜,原本是想去瞧瞧不需要门票的省博物馆,不曾料到竟然闭馆三年,然后就想书院也还古老,还符合我的品位,可以一去。说实话,文盲如我,本以为书院是非常小的,就如陈家祠这样的一个老房子。不曾想到,书院是背靠岳麓山的别致的大院落。(似乎前离湘江亦不远)书院按建筑风格分应该是为两部分,右侧明伦堂、文昌阁等部分是以朱红和明黄为主要色调的建筑,很有皇家气息,而主轴和左侧建筑则是青砖青瓦的风雅园林设计风格。总体而言的建筑是符合儒家中庸思想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书院除了建筑设计精心,园林设计也很讲究,有参天的古树,有婀娜的翠竹,也飘逸而下的藤蔓,亦有亭台楼阁,池水嬉鱼,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亦会有一颗应景的植物,应景的雕窗。别致的院落之所以那么吸引人,绝不仅于其庭院深深的院落,更是因为里面曾经发生的故事,而现在,我们只能从碑文、牌匾、图画来窥探曾经的故事了。书院可以说是儒家理学的一个活的教科书,里面有双程,周敦颐等等人物与思想介绍,有廉耻礼节的大碑文,有书院的当年的举止规范签名承诺……

书院幽静舒服,给我以心的宁静。我突发地想,如果我是湖南大学的学生,我会天天抱本书在书院的角落静静地看一天,恩,为什么这里不见一个湖南大学的学生?转又一想,在大学这个放肆挥霍青春的年龄,有几个人愿意安静下来?与步行街的喧嚣相比,这里的宁静实在是没有吸引力吧。到了我现在这个铅华洗净的时候,要想再安静下来静静看书,却几近奢望,又或许,我也只是找了个借口,不是没机会安静,而是各种世俗的欲望填满了心灵,让心不堪负荷,不再能安静。

湘江

也许水真的是人类的依靠,我发现,但凡靠着大江大河的地方,都是人类发达的地方,不见大江边大都成了大城市。湘江很宽,有珠江的两倍宽度或者不止吧。晚上的湘江堤岸,是大家娱乐的地方,除了乘凉散步的,还有一个大众娱乐的方式,即是不少露天卡拉ok,所以走在江边,还被动听到各种好听不好听的歌喉。走下堤岸,还有一段小土路,很多人坐在躺椅上悠闲休息,也有很多人垂钓。在此,我很好奇地问“这鱼很吃么?”钓鱼者很茫然地看着我,大概觉得碰到白痴了“当然能吃啊!”我真很想说,珠江的鱼都不可以吃呀。而白天的湘江堤岸,则是老人们娱乐的天堂,我惊讶得发现,与广州深圳于二胡等普通乐器为主不同的是,这里还有琵琶等我几乎没在现实见过的乐器,并且还有一个阿姨大概是舞蹈演员,所以随歌声翩翩起舞。

坐在湘江的小渡船上,吹着江风,是最惬意的事情,有时会想,如果时间就此停止,该多好。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登上橘子洲头,下次,有机会,再去走走,应该会是很惬意。

长沙的吃住行

或许是广州有太多的湘菜店,因此长沙的吃对我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倒是第一次吃了臭豆腐。那家出名的臭豆腐招牌承诺不加色素,三小时换一次油,有各大报纸推荐,更主要的是闻起来不似别处的那般臭得难闻,于是鼓起勇气要了一份,结果在碗里已经完全没有臭味,吃到口更是香辣美味,馋到博博吃完还要再买一份。而且,我惊讶地发现,长沙的小吃跟武汉竟然惊人地相似,豆皮、鸭脖子、各种卤味、街头到处的莲蓬,虽然没有一一吃,但还是给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火宫殿外表看着漂亮,东西很多,价位也够绝对狠,那种普通到不能再陪同的一壶茶竟然要15块钱,相比他的品质而言,实在是贵的。另有一个我们一直很惊讶的是小龙虾,在我看来一直比较贱的东西,长沙很小一份,烧烤店都要48,一般店在68-88之间一份,而且几乎每桌都有一份,让我着实惊讶。

长沙的住非常方便,绕着步行街,就有无数的连锁酒店,而且价格不贵,八卦考究了下,仅7天,在长沙就有60多家,看来,长沙真是玩乐的天堂。

长沙的的士非常难打,不知道是车少还是打车的人多,公交车不少,而且人很少,跟大多城市人挤人不完全不一样,而且站与站之间大多很短,一分钟左右。许是的士难打,很多黑的,只是我没有勇气去坐一次。

三、张家界

早就听闻张家界种种拉客的恶行,心理也是有准备的,但不曾想到,还真是碰到了,而且比网上写的还要恶劣。事情经过是:为了节约游玩时间,我们选择了6点从长沙出发的大巴,到达张家界是晚上10点多一点,结果张家界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长得像猪头一样的人,一直跟着我们要坐他的车,住他家酒店,我们自然走开,结果走了很远,我忽然被一个声音吓了一跳,原来这个猪头一直跟着我们,说今晚就住他们的店,一直唠叨,我气不过,就呵斥了声“别跟着我们”,结果人家脸皮够厚,这个时候还唱红脸,说我是当地人,我给你找个地方住什么的。当走出大马路后,我们开始拦的士,这个人就开始唱白脸了,挡着的士不给我们上车,凶狠狠说这车我包了,幸而后面紧接着来了一趟车,我们赶紧上了车,那人还拍车,大骂。说实话,我真第一次见识到这种流氓行为,当时心里就一直在想,湘西还真就出土匪啊??的士司机也不是好东西,我们订的7天明明在市区,人家竟然开口就说那在郊区啊,当我们按着手机地图告诉他走什么路的时候,他才大概看出我们不是好欺负的,然后假惺惺说怎么不住景区,这里很乱什么的。因为被这一出吓着了,似乎很有不安全感,也没再考虑找当地客栈并当导游,就直接跟了7天里驻扎的旅行社,选择自助游,就是我们两人包了个团,但不包吃,自然价格很可观,最后发现山上的吃更是可观,事实,如果跟当地的客栈兼导游,或者自己成行,起码可以省1000大洋,可恨的猪头啊。

张家界的山

导游说张家界的山是二氧化硅,绝无仅有的,太阳一照会闪闪发光,我很有兴趣地观察了半天,也没发现闪闪发光,导游言:太阳不够大。

跟着导游先去了金鞭溪,说实话,我对这条休闲的路一丁点兴趣都没有,这里各个团,人山人海,而仰望高山,让我这个从大山里出来的人实在没有震撼,而所谓的金鞭溪,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叫溪,其实就是一条小水沟嘛。导游其实还是当地的农民转变成导游的,不是专业导游,所以解说并不生动,那些照本宣科的说这个石头像猪八戒,那个像乌龟,我都无动于衷中,最为经典的是她指着一个山头说像什么什么,结果我大叫了一声“蝴蝶”,我头顶一颗树上竟然飞满了蝴蝶,很是好看。

后来为了避开人群,我们登山而上,没有走导游期望的电梯,自然导游跟着我们辛苦。一路爬山,人很少,依然不觉得奇特,4000多级台阶也不觉得特别多,不多长时间就爬上了,结果又被导游忽悠进了袁家寨,我以为可以看到土家族很原汁原味的东西,结果就是几件摆设而已,实在对不起110的门票,倒是很幸运地见着93岁的最后一位寨主,老人家不知道是不是被训练多了,一个劲跟我说了一堆祝福话,“祝福你健康,如意”,只是老人已经老得很柔和了,再也看不出当年的寨主的威风了。还有见到了挂着棚子里,灯笼一样的南瓜,煞是好看。

从袁家寨出来,走了天下第一桥,迷魂台,阿凡达里哈利路亚山原型,至此,我就真实感觉到了张家界的神奇与美丽了。张家界的山都是石头山,身体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山顶是绿色的,而且这些山都是一根一根大柱子一般,相互间是断开,所以就显得更为美丽,我想,如果有云雾,这里确实很像仙境,不怪得西游记和阿凡达都要来此取经。天下第一桥走过去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走出过了,退出来,从远处看这个自然形成的悬在在半空的“桥”,看着下面的万丈深渊,确实可怕。

第二天,我们强烈要求要去看看“土匪窝”——乌龙寨,虽然开始导游并没有很乐意,但是我们的坚持,让我发现这是不枉此行最大的收获。为了不劳烦导游,我们俩自己独自登山,这条线路的都是自助游的人,相对清净不少,不过也不得不说,土匪还真会选窝,这个地方还真是足够地艰险,上山的路上,只能容纳一个人的陡而险,我只能暂时充当四足动物,手脚并用,加之第一天消耗了体力,我在路的一半就已经是完全喘不过气来了。一个姑娘看着我大口喘气的样子说“这就受不了,前面还怎么走,不过前面很漂亮,很值得去”,于是,我就这样喘着大气走上乌龙寨,休整了一会,鼓起勇气,走上那条摇晃的木桥,狠狠心登天梯上宁波府,我登天梯倒是快,上去发觉腿抖得也着实厉害,好一会才平静下来,才发现,这里真真是一个好的观景台,我想应该带着粗俗的词语更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这里真TMD漂亮啊!看来张家界适合俯瞰,只要站地足够高,就有足够漂亮。这里伸长的景深,全眼的蓝天白云,绿树奇峰,果真是人间美景啊!博博说,这里的风景最适合在直升机上看,此话不无道理。

不知道是不是美景的刺激,我似乎也不再害怕了,蹭蹭就下了天梯,还在摇晃的木桥上摆了几个pose,走出乌龙寨,看到有人带着用野草编的帽子,于是博博立马动手做了两个,后面的人也都纷纷跟着带上“原始的帽子”,走在山路上,带着“草帽”,觉得自己很原始。

下了乌龙寨,导游按例行带着我们去了天子山,这里也是旅游团的并经之景,人多得让人心慌。而且跟乌龙寨的风景比起来,也过于平淡,于是我们就草草着导游走了一圈景点,就下山了。导游极力游说我们坐索道,我们倒不肯,既然出来就是来见识的,如果为了舒服,不如在家不出门。结果是我们走有7000多级的台阶,导游坐索道下去了。大概因为疲倦,走台阶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欣赏风景了。走了一半路的时候,腿就开始发痛了,看着有小孩耍赖让父母背,我就极其佩服父母爱的力量。腿痛起来,是越来越严重的,走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没法走路了,只好坐在路边小店休息了好一会,补充点能量继续往前匆。这个时候,我只是在数台阶,已经没法看周围的风景,所以,这一路的风景竟然完全被我无视了。走完台阶,竟然一个意外的惊喜迎接我们,几条小猕猴在树上逗吃的,好些游客拿着黄瓜去喂它们,小猴子贪吃得很,口中一个,手还要去抓新递过来的。小猕猴很小,毛很齐整,脸蛋有些红色,很秀气,很灵动。

下了山,要去坐车,还要走一大段路程,即是十里画廊,因为修了小火车道,人行道很小。真是见仁见智,我在一个帖子说这条路不值得走,金鞭溪看山角度倒特别,而我则相反,金鞭溪如前所说,实在没什么特别,而这里看的山倒真像一幅画,巨幅画卷,走走这条路,还是很惬意的,小火车看得不快,倒添了点情趣。

坐山内大巴出大门,看到山下有很漂亮的湖,水深绿,在大山的映衬下,很秀静。这个湖似乎还没开发,没见一船,或者只是没开发才那般漂亮吧。

导游

还是想单独描写一下导游,导游是一个比我年纪大不几岁的当地土著,她说在番禺打过工,她自己家也开了个客栈,想来生意是不好,她才出来兼职旅行社的导游工作吧。虽然,我对她的导游知识是没有一丁点称赞的,但我这种不习惯有导游的人自然也不在乎,第一天看她跟着我们爬山,听她言谈,觉得还是个老实人。但第二天发现我们的好说话后,商人的奸诈就出来了,其实第一天亦是忽悠我们进了袁家寨,第二天想忽悠我们坐索道不成,又想忽悠我们去买土特产,我拒绝了几次,还一个劲自行决定带我们去购物。后来因为要赶回长沙的车,亦是她帮买的票,才未成行。而她帮买的车票,说是便宜,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骗局,那就是一辆又破又烂的车,车老牛拉破车一样一开三停,最后在高速上终于爬不动了,才换了辆不错的车,也真是幸好他爬不动,让我们换成了一辆旅游局的新车。

张家界的吃住行

在张家界其实没真正意义上的吃,在山上吃了三顿,也许就是跟每个农民家自己炒菜一样的水平吧,味道还算足,但是真是贵得离谱,一个小炒肉可以达到68大洋。吃了种没见过的野菜,红红的有些像洋葱,叫野地下香,导游说他们本地叫“红荷”,倒更贴切。蕨菜也比较新鲜,有点淡淡的甜味。在市区只吃了一个早餐,一碗粉条,倒是很可口,虽然有些辣,我竟然也全吃完了。

张家界住的选择很多,或是游客多,各种类型的酒店都多,为了安全放心起见,我们还是选择了熟悉的7天,不过比长沙贵不少,但房间也大一些。山上住的客栈很糟糕,正好我们倒霉住的房间水像滴下来一样少,被子又小,两个人都不够盖,而搞笑的是,我们俩心里都默认这种房子就这条件,而未曾想可以跟店家再多要一床被子,一个晚上被山风吹得蜷缩成一团,而床相比正规酒店,也比较不舒服。

在张家界除了坐旅行社的车,就只打了个车,已见暴行。7天小妹说以后你要坐公交车,导游也说的士司机会宰客,可见,还是不打车的好。

为了兑现自己的愿望,原本是要去张家界凤凰的,凤凰因了商业化的名声而不想去了,张家界山倒是秀美,一路碰的人倒实在是很有土匪气息。而这次的意外惊喜竟然是长沙,长沙的岳麓书院也好,湘江也好,或者是臭豆腐,都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