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3 年四月

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阿姐鼓

只有在某个瞬间,听着歌声,寻找片刻遥远的宁静。

听到电视里飘来“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歌声熟悉而遥远,是阿姐鼓!朱哲琴打扮很飘逸,全身投入地唱,或者说在表演。“像疯婆子”,老爷见不得这种“奇特”的打扮,和闭着眼睛敲鼓一般的舞动。我笑笑,老爷历来只爱看部队文工团雄纠纠气昂昂,整齐划一的舞蹈和嘹亮或者抒情的歌声,这种异族的吟唱和歌者肆无忌惮的投入,或者就是某种意义的“疯婆子”。想起有人形容冬天里满树满树怒放的紫荆花“像疯婆子一样开着”,我每次看到冬天里满树灿烂和满地落英,都会觉得“像疯婆一样”这个词是如此地恰当。

对于朱哲琴,已经是年少时的记忆了,想来这些年竟然几乎没关注过音乐,而年少时,在上学的空隙也争分夺秒看完一个MV。年少时的我,多少有些喜欢为赋新词,所以对这些空灵的声音,神秘的文化,并没有太多的接受能力。而友F,则在年少时就对此痴迷。至今依然记得她在我面前描述阿姐鼓,描述水边的卡夫卡,不知道当年,她有没有觉得是对牛弹琴。友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聪明而敏感,但她似乎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这一面,所以总是收藏得好好地,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如一个假小子一般,大声说笑,甚至主动去惹是生非。但是,我知道,向往自由的F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人,阿姐鼓传达给她的,更多是一种灵魂寄托的遐想地。多年过后,向往独身的她竟然栖身在一个遥远的山村孕育孩子,每每她给我电话都要不忘说一句“我要离婚”,我相信,她依然喜欢阿姐鼓,喜欢水边的卡夫卡。

年岁至此,再听阿姐鼓,忽然感觉自己听懂了一些些,我无意去追寻阿姐鼓里的故事,是宗教是信仰,还是说残忍。我只能很明确,我被这音乐感动,尤其是其中的呢喃,能真实地让人心灵宁静。这张歌碟里的另一首《羚羊过山岗》,宁静而悠远,歌声能将人带入一片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羊儿悠然地往前走着。这是心灵得到净化的好去处,不能去到现实的圣地,就让歌声带着心灵飞翔。或许也是今天,我才了解一点点F的灵透,与其对生活的妥协。忽然,才发现,我对F,那么相似于“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了她”。

看一个文章里说过,她不愿意说跟朱哲琴曾经是一个城市的,因为她不愿意让那种天籁的声音与喧嚣的城市联系一起。而我,猛然发现,现在我就是居住在这喧嚣的城市,我也无法想象这种天籁的声音的歌者,曾经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长大。不过生活永远存在着很多悖论,空灵的F过着一种她年少时不认可的“庸俗”生活,我和好友,生性喜静,却都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了这个喧嚣的城市。只有在某个瞬间,听着歌声,寻找片刻遥远的宁静。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胡思

他只是像一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得一心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心想要自己心爱的人幸福。

读这本小书,是因为《麦田守望者》,霍尔顿认为,《老人与海》不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好看,我的认知水平不会比霍尔顿高,而且历来是个情节追求者,我想,《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定是个挺不错的故事,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发生在纸醉金迷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我觉得,盖茨比确实很了不起,他能够自始自终追求着自己梦中的女神,黛西。盖茨比原本是个帅气的穷光蛋,所以,虽然他能用帅气吸引黛西,他的身份却不能留住黛西,最终,黛西还是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汤姆。但是,盖茨比从来没有放下心中的女神,他偶然发迹后,在自己的别墅里夜夜笙歌,豪请天下宾客,只是因为,他内心惟一的牵绊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他以为,他现在的富可敌国,可以吸引住黛西了,甚至可以赢回黛西了,其实,他潜意识里是对的,黛西是一个物质女孩,他的财富确实吸引了她,然而他财富的来路不明却吓跑了她,甚至最终成了她撞死情敌的替罪羊,而无辜地惨死在死者的丈夫手上。

在这个爱情故事里,盖茨比是个彻头彻尾的输家,美人没得到,性命却丢了。但是盖茨比的了不起就在于,他能够坚守自己的梦想,不管在穷光蛋,还是在富可敌国的时候,他都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他没有像很多桥段那样,飞黄腾达之后,借机羞辱昔日抛弃他的情人。他只是像一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得一心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心想要自己心爱的人幸福。

汤姆,不算重要角色,这个满腹心机的人,为什么找了一个粗俗的修车老板娘做情人呢?很是费解,他的情人不如老婆美丽,也不如老婆优雅。似乎,他也没有跟情人有很多情投意合啊。不过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也是不少的,如果故事都是一样的,这个世界就不够丰富多彩了吧。

故事穿插了很多欢歌与纵欲的场景,那是那个年代繁荣,也是那个年代闲得空虚。小书的后面附有译者的后记,里面说他为报效祖国,从美国回来从教,与学生共享国外书籍,其中就有《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到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始时,有学生揪住他说,怎么带回这样纸醉金迷的书记盎惑祖国青年,居心何在?想想,这些夜夜笙歌的欢歌纵欲场景,确实与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实在太不相符了,一边是空虚地只能放纵发泄,一边是积极向上地建设祖国。世事沉浮,最后又找到译者来翻译这篇小书,应该就是一种缘分吧。

其实于我,我是没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世界名著的,我只是庸俗地以为,这是一个故事叙述得很流畅的爱情故事,一个有些曲折的爱情故事。

PS:我每次看到这个书名,都首先反应为“比尔盖茨”,看来比尔盖茨对我影响真深呢。

飞蛾扑火地渴求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尤其是女人,应该都是惧怕孤独的。松子一次一次飞蛾扑火地去爱,也去索求爱,而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入地狱,她总是得不到爱的回报,终于,连她付出的爱也没有人接受了……

小时候看过很多青春靓丽的日本偶像剧,却几乎从没看过日本电影。在我几乎完全放弃中国电影,主看欧美电影的时候,忽然看到网上有人介绍这个电影。在PPLIVE里,这个电影被打上“喜剧”的标签,正符合我“不动脑子傻乐”的要求,然而,看完后,发现与本意完全相悖,这个电影让我相当难受,虽然不像豆瓣里的有些影评者说的那样一直流着眼泪,但是,我是实实在在的难受,一种无以言表的难受。

我不知道怎么评判这样的一个人物,也许真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松子做了很多错事,心甘情愿做他人的小三,卖身,杀人,可是也许正如别的评论所说的,她虽然被社会嫌弃,但是却是被导演喜欢的一个人,所以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讨厌她,也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仅此是心里无限的悲哀。或者真的是,生活在我们周边你我,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某种情况,某种意义就是被嫌弃的松子。

松子是一个对爱有过分需求的人,所以她即使被男人打得遍体鳞伤,也只说“只要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就好”,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尤其是女人,应该都是惧怕孤独的。松子一次一次飞蛾扑火地去爱,也去索求爱,而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入地狱,她总是得不到爱的回报,终于,连她付出的爱也没有人接受了,家人也永远以她为耻:“只当你死了”,她开始万念俱灰,租住在一个跟家乡一般有一条小河的地方,除了吃饭喝酒,不说话,不扮靓,不洗澡,连呼吸都不想地自暴自弃。想不明白,这时的她怎么有活着得勇气,也许活着是人的一种本能。只是,最终,她想振作起来的时候,意外,也许是必然地死在一群小混混的棒球棍下,这一生,也许真就如她弟弟所说“她这一生,毫无意义”。只是,到底,她是导演偏爱的角色,所爱她的落魄的龙洋一把她当作上帝,虽然她根本不知晓,这样,多少让我这样的看客减少了一丝悲凉。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松子”,或者就真正地一生被嫌弃了。

女人,心里虽然知道要独立,要自强,但是多少人心里却依然是希望白马王子的青睐,而自己就是一个幸福的公主。有多少女人会真正期望自己是所向披靡的女皇?所以,女人在这个世上,大多都是被动的,少数因为上帝的宠爱而幸福一生,大多也许都是悲哀无奈地“自强”。女人,难道天生就有更多的爱的期望?有几个人真能看破一切,自己好好地爱自己?

另外,这个片子的音乐很好听,那首童谣,让人满满的温馨感动,也许这美好的音乐和悲哀的人生,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