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下班开始

“生活是什么呢?工作原本占了人生的大多时间,但是,既然工作是无法享受,那我又想起在某处看到的一句话:生活从下班开始。……很多时候,我都想,工作对下班之后的生活的作用,也就不会那么厌倦,也就不会那么在乎,毕竟,生活在下班之后呢。”

友说,他在某个地方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工作很成功,就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如果你的工作泛陈可谈,那就好好享受生活。我们俩就不约而同说,我们好好享受生活吧。

生活是什么呢?工作原本占了人生的大多时间,但是,既然工作是无法享受,那我又想起在某处看到的一句话:生活从下班开始。

生活对很多人来说也不是精彩缤纷,很多时候都是柴米油盐将醋茶,俗人一个,面对的自然是俗事。于是,下班后逛街淘衣服成了这几年练就的一项本领,物价是节节上升,商场里衣服的价格跟着节节飙升,然而衣柜里的衣服是越来越便宜,而且不失为各个商场的牌子。原本梦想在学历上成为灭绝师太,结果是师太没变成,活生生变成了一个师奶。虽然淘衣物是俗不可耐的事情,但每每成功淘到“又便宜又好看质量又好”的衣服,心里还是满满的快乐与满足。

在豆瓣里看到一个标题“我的金钱都贡献给脂肪了”,原本我的目标也是把金钱贡献给脂肪来着,于是,天南地北地海吃胡喝,从川菜吃到湘菜,从东北菜到吃回粤菜,从中餐吃到西餐,最后发现,自助餐最好,可以满足多品种的欲望,于是从巴喜阳光吃到四海一家,再吃到香格里拉,再一一拾掇各个五星级自助餐,每次得到周到的服务,吃到热菜冷菜,烧烤煎炒,寿司刺身,甜品水果,满满的满足,然后对着到脖子的食物又后悔万分:穷人就是穷酸,以后再也不吃自助餐了!可是过不了一个月就又蠢蠢欲动,抗拒不了诱惑。只是,我的金钱贡献了,却没有如我所愿,还回一点脂肪。

更多的时候,是沉迷美剧英剧,全季7季8季看完的电视剧,快两个手都数不完了。友说,原来你的爱好在此啊,在积极进取的她眼中,我这就是堕落得不行的行为了。另一同堕落的友说,你怎么能忍受那么长的剧情呢,看着不累死了,她说她只看不用动脑子的国产片。莫不是我看的片子还需要思考?事实是,看了那么多英文片,英语是一句没长进。就如一个笑话所言:某人看到一个老外,就习惯看他的腰部,说,我在找字幕呢。但不管如何,这些异国肥皂剧让我了解到一个我不曾了解的世界,原来世界真的那么大,自然也让我真正享受Potato Coach的乐趣。而一些生涩的剧情片则让我未曾忘却思考,记得这个世界原本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事情。

因为偶然缘由,重新拾起阅读经典,每天在地铁上或者床上,都花上一两小时的时间进行经典书籍的阅读,积少成多,这一年多来,似乎也读了那么几本书。尤其是有意识偏重阅读欧美经典,虽然不可能如国内小说读得那么畅快,但也开始慢慢了解一些异邦的风土艺术。不知道是不是夸张,觉得阅读这么几本书,自己不再那么浮于世事了。

生活的城市是灯红酒绿的,但这一切似乎都与我没有太大关系,心里总是“在别处”,总是控制不住离开的欲望。当年因事所迫,每周奔波于广深铁路上,虽然那时心情不宁静,但看着车窗外移动的风景,我就知道,我是一个喜欢生活在别处的人。或者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了较为频繁的出游,周末的短游,寒暑假的远游,便成了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活的很多时候,就是在为远游做金钱与常识的准备。走在别人厌倦的城市,总是有一份新奇,虽然有时只是坐在比自己城市里更破烂的公交车上,而且,行走在异地,每天除了吃什么都不用想,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样,舒适惬意。

很多时候,我都想,工作为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有诸多不喜欢的时候,想到它对下班之后的生活的作用,也就不会那么厌倦,也就不会那么在乎,毕竟,生活在下班之后呢。


版权声明:
本文是本网FAVOLOVE原创作品,版权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如需转载或摘编,请发信到support@favolove.com申请。
经授权后在使用本文时必须注明“来源:FAVOLOVE.COM”字样,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www.favolove.com/life-start-after-work-377/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生活从下班开始》上有 1 条评论

  1. 匆匆过客

    孟非:生活从下班开始


    文/丁晓洁(采访整理)
    <<新周刊>>第356期
    原创出处:http://www.neweekly.com.cn/newsview.php?id=3723


    孟非
    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1991年至1992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1992年至1996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新闻工作生涯。2002年起至今,先后担任《南京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等节目主持人。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你看那些成功人士,成天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打不完的电话,见不完的人,我特别讨厌这种生活。

    我从前就说过:生活从下班开始。

    其实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我下班后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只是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精力和生活都是围绕着工作,莫名其妙地公私不分,下了班还要去应酬,还要去吃那些不想吃的饭,去见那些不想见的人——这是我特别不喜欢的。

    昨天我在从上海回南京的火车上,旁边坐了一个女人,从上火车开始,她就没闲着。一个多小时,她始终在打手机,先就家里的垃圾该怎么处理跟人吵架,然后说公司的业务,给这个说完给那个说,说得没完没了。我心想:你至于吗?你那点破事儿,迟点打会死啊!

    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你看那些成功人士,成天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打不完的电话,见不完的人,我特别讨厌这种生活。

    所有的挑战我都害怕面对

    我现在算不算成功人士?从一般社会大众的感受来说,应该还算可以吧,我要觉得自己还怎么不行,就太矫情了。但人总是还有更多奢望,总是追求自己目前还没有的那些东西,只要你还有没能实现的东西,你就总觉得还有目标。

    现在我所追求的是——可以对我不想做的事情说“不”!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现在的我也做不到。原因……可能是混得不好吧。(笑)

    我没想过什么叫好的生活,借用我们节目男嘉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要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财务自由这话听上去特别装逼,你说你想多挣钱不就完了?但我想时间自由是大多数人都追求的,包括我。我觉得我应该知足了,但又总是希望能更多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如果真有所谓“娱乐圈”,其实我没什么圈里的朋友,就连熟人也没几个。我跟这个圈的人没什么交往,不是说我不想,而是我不知道该从哪儿跟他们交往,我不清楚别人是什么情况,但我真不知道该从哪里交朋友。我的朋友大多是过去的,小时候的朋友,或是在工厂里的时候认识的。我想这和年龄有关,和性格也有关,岁数大了一点之后,那种愿意再多结交别人的愿望会大大降低,应酬上的朋友有一些,其中也有比较谈得来的,但是这种情况不太多,好玩的人太少了。

    我看自己的节目不多,除非家里人看,我才会跟着看。我的家人也没那种“非看不可”的心态。其实主持人这个职业既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风光、那么陶醉,也不至于像某些人所说的那么令人沮丧,或者那么不堪。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那些东西,一定跟在生活中的自己有重叠的地方,但不完全和生活中的你是一样的——比如爱情、婚姻和家庭之类的话题,你觉得生活中的我会是一个有兴趣讨论这些的人吗?

    以前做新闻节目的时候,晚上八点钟下班,差不多八点半到家我就会关掉手机。现在习惯不同了,我有时候不得不很晚才关机,有时候又根本不开机。做《非诚勿扰》这一年半,对我改变得比较大的是作息时间,我是那种只要生活习惯被打破就会烦躁的人,这是一种不太有出息的性格。现在不是都说要学会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吗?我就特别怕面对挑战,所有的挑战我都害怕面对。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定位和风格是什么,我并不是那种有很多风格可供挑选的人,我只有一种风格,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种。你别问我这种风格叫什么,我不知道。

    我没人家说的那么好

    我会不会回归新闻领域?那得看电视台需不需要。我绝对不是一个会积极策划自己方向的人,很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我都有说到这件事——我在电视台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服从安排的结果,没有哪件事是我主动争取的。

    我从来不敢看百度百科“孟非”词条下的那篇文章,每一次看到,我都会震惊。其实我做工人的那段经历挺普通的,做工人不是挺正常吗?中国有多少人在当工人呐!也不见得当了工人就是怎么曲折坎坷,没那么夸张,它确实是我生活当中的一个部分,仅此而已。我那时候没觉得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什么的,也从来没有过“我不是一个凡人,我终于有一天会风云上九重的”这样的想法。我只是觉得,能有一份比当时工资高一点的事儿干干,也特别好。

    我没想过到底什么算是人生中的低潮时期。在《非诚勿扰》之前,我做死过很多档节目,那对我来说也不算是低潮,因为做死过更多节目的主持人也活得好好的,我凭什么就活不下去了呢?这可能牵涉到每个人的评估标准不同。就像失恋这件事,搁在有些人那儿就不算个什么事,郁闷两天,找朋友说一说,喝个闷酒,弄个什么事儿打打岔也就过去了,生活再重新开始嘛。但同样是失恋,换个人他就有可能去寻死,他就活不下去了。同样这样一件事,我们有多大的反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估。

    每个人的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起码我的人生中经历过的事情,会让我在看待很多事情的时候,天然地持有某种倾向性,或者说立场。比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我更有可能会站到某一个群体中去想问题。

    有话还是非说不可

    微博上的我确实有一点愤青,我现在尽量不让自己有愤怒感。但在当下中国社会里,不管你把自己叫知识分子还是知道分子,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来说,如果最后那一点点东西都全部泯灭了的话,我也真的挺难想象的。

    我今年出版了一本《非说不可》,之前编辑给写了个作者简介:“孟非,生于山城,长于金陵。自由之拥趸,藩篱之逆子。随心所欲不逾矩,游戏于山水间,纵情于金陵城。安守恬淡之秉性,不拒闻达之奇遇。行走于人世间,点点云,淡淡风,且行且吟。”我实在接受不了,就自己给改了:“孟非,不惑之年,还常有困惑;不意闻达,还是俗人一个;不喜争辩,有话还是非说不可!”

    书这个东西,它会跟你一辈子,我不希望过几年再看到这个东西,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丢脸,我没人家说的那么好。包括现在出版社要出的一本书也是,我把所有自恋的宣传词都给删了,什么“非常经历”,什么“难忘”、“坎坷”、“艰辛”……这一类的修饰词,统统都不要,回顾过去的经历就可以了。我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我的下一本书,名字就叫《随遇而安》。

    台上的小姑娘喜欢叫我“孟爷爷”,那就叫呗!我不怕她们把我叫老了,叫我孟奶奶我也不介意。我马上就要四十岁了,老实说感觉有点沮丧。想想自己刚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当时觉得他多老呐!而现在我就是那样的年龄。

    孟非答问

    问:跟你聊天的感觉,发现你是一个对什么事情都不介意的人。
    答: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问:有什么事情是……
    答:想不出来。也许碰到了就知道。
    问:你知道我下半句要说什么?
    答:是。(笑)我也干过很多年记者。

    采访手记

    不止一次,有《非诚勿扰》的编导跟我说:我敢保证,任何一个记者看到的孟非都不是真的孟非,至少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孟非。

    真正的孟非究竟是什么样?他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跟他聊天的过程中,他说得最多的三个字是:无所谓。做娱乐还是做新闻?无所谓。出版的书满不满意?无所谓。别人都叫你“孟爷爷”?无所谓。意外的是他居然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我说这不像是一个四十岁男人看的书,他的回答还是——幼稚就幼稚呗,无所谓。

    总是说着“无所谓”的孟非,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才是活得真正清醒的那个人。

评论已关闭。